文章来自于果核剥壳公众号首发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q69siFeKyggpD4qSJ4dhQ
百度在前两天的百度 AI Day 开放日,宣布了近期较大的更新改动,将百度搜索框升级为“智能框”,提供更能装(输入长文),更聪明和更自由的新体验。
如果你手机上有百度的APP,现在打开还会引导你体验“答题红包”,主要是为了展示它能搜到各种东西,可以在回答里直接智能总结。
不只是百度搜索在这样做,搜索巨头谷歌也在慢慢扩大AI的搜索范围,现在搜索一些软件内容也会出现AI回答。
不过百度的推进速度更快一点,还给其他版块加入了许多AI功能;
“百看”功能升级,不仅支持图文、音视频混合输出内容,还接入智能体、真人服务等能力。
“AI 助手”加入视频通话,提升多模态输入、富媒体输出、一站式工作台及深度搜索能力。
智能创作能力升级,一句话即可生成三分钟创意视频,支持分镜编辑,自定义画面内容。
简单试了一下,emmm,看样子还是有比AI回答更重要的东西。
就算是官方推荐的搜索词,也是先展示两三个大幅广告,甚至要往下滑动一整个屏幕才看到AI回答。
广告是大多互联网软件的正常收入来源,现阶段没啥值得批判的,大家也都可以理解。主要是数量和质量上,有些带有明显误导性质,以及数量太多才是大家反感的原因。
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,百度不只要推广其他家的内容,还需要为自家的产品引流,然后除了给自家的产品引流,还要引导用户下载自家APP使用,一连串操作下来,给大家的搜索印象不是很好。
要是在以前,中文互联网检索东西也只能这样,但是自从各家APP内容都囤积得差不多的时候,然后还要孵化各种“AI搜索”和推荐的时候,百度就会变得很尴尬,因为它检索的内容如果没有源头,会变得越来越“不可用”。
时间长远来看,在小红书搜索,用知乎自己的搜索,甚至是搜视频,在各平台的AI搜索内容,都更加准确。
而且要是安装了百度,也还要多装几个百度系的软件才有完整体验,那为什么不去其他平台寻找图文和视频内容?
但是先在入口就把体验做好,也还是能截断后续内容的分流,入口还有个优势是可以结合其他自家产品,像是百度百科,百度视频和文库等内容给用户统一的体验,想要跳转也在同一体系内。
这样来看,让百度的搜索框变成智能框就不难理解了,如果在内容上没有绝对优势,扩展更多使用场景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以后随着AI搜索更智能,对一些个人博客或者站长也有影响,在AI自动读取之后就直接展示了,跳转到链接原文的概率会减少,更何况AI也会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更详细的扩展,对应的就是站点流量下滑没人看,广告也无法展示等等。
但是这样的话,对AI搜索也不是单赢的,这些博客作者会转移到其他平台的“内容壁垒”里,搜索引擎更会搜不到一些优质内容。
加上AI生成看似可用的内容也是很容易的,以前的内容农场进化成了AI内容农场,这些对于AI搜索引擎来说是“剧毒”,要是不管制,会学习总结出一堆伤害用户信任的内容,而清洗这些内容的难度,比各家平台内的内容要困难一些。
前几天百度也开源了自己的模型,要知道在之前的说法是:
可以说是经典的起个大早,赶个晚集了,之前的自动驾驶也是,是中国最早一批all in自动驾驶的公司之一,Apollo平台当年声势浩大,开放策略看起来也很有格局,2017年左右绝对是国内领头羊。
结果技术落地转化慢,商业化落地慢,先发优势确实被大大削弱。
记得有个新闻说,各家大厂都在扫AI显卡,几万张几万张买,百度还在一点点买,做实验,而最近画风是这样的,字节还在屯卡卖给企鹅和阿里。
而百度在几年前的想法是,算力是可以买的,但是大模型能力是买不来的,与其搞算力,不如提升大模型能力。
话虽然没错,做到拉开差距那确实无敌,但后来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,有勇气也确实推出了付费的对话服务,并说闭源才是理性的,结果被DeepSeek的性能表现教做人——话不要说太满。
而现在,可以收费的新赛道又来了,AI视频生成。这个消耗的训练资源要比对话服务更多,可以收费的点也更多:分辨率、帧率、音效、时长、不同型号的模型、角色一致性、预设提示词、镜头控制、画风预设、角色自定义等等。
后面还有具身智能等AI赛道,好戏还有很多,现在百度深度融合AI,也不算来得太晚,现在可以选择的太多了。
(相关文章的评论)
不过失望的网友太多了,等到百度真的改变的时候,大家已经不买账了。
评论列表(12条)
干啥啥不行,真神奇。我已经好几年不用百度了。
百度可以考虑转行生产擦屁股纸,还能有点用
必应+豆包+小红书 点赞一个
广告收入的依赖度太高,不转型就是死
广告一大堆,有多烂谁用谁知道
百度可以说是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。别装大头哥。
看看工号
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拥有的东西?太贪心了。
你的丑态最终无人记得,但魏则西的名字将与百度永远绑定,如果百度也有永远
我一直用必应+谷歌,什么狗屁百度
用百度还不如用抖音
吃相难看+武大郎开店